何謂健康? 健康一直為大家所廣泛談論並且追求的一個目標,然而該如何明確地定義健康? 是肌力的鍛鍊, 是精神狀態的穩定, 還是免除疾病的威脅呢?
讓健康的概念更加地具體化,是值得大家來思考討論的主題。
先由台灣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簡介中對於健康促進的願景說起。國健署說:“國民健康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因此為增進國人身、心、社會的健康為國健署的中心目標。” 其依照不同年齡與不同的人生階段,規劃相關的健康促進政策與建構健康友善的支持環境。並且為了縮小社會中健康不平等的狀態,規劃及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菸品及檳榔等健康危害防制、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主要非傳染疾病防治、國民健康監測與研究發展及特殊健康議題等健康促進業務。
然而相對於政府機關的目標與願景而言,我們該如何發展個人健康技能與調整健康的狀態呢?姑且再查詢看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是如何定義的,其原文為: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
西醫思維
在傳統西醫學和健康科學對於健康的維護,著重於「疾病」問題的預防與診療。
在過去幾年來,流行病學家已歸納出主要的致病因子,在物理環境中如放射線、有害化學物質,致癌物質;而在社會環境中則為菸、酒的使用,不均衡的飲食,和缺乏運動。 其中這些社會因子可視為生活型態的致病因,這些致病因是可由個人決定接觸的與否。 因此生活型態的改變為健康促進的重要關鍵。又雖然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是健康促進的主體,但為了達到增進健康的目標,透過社區組織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渥太華憲章進一步提到了「健康促進需透過有效的社區行動來設定優先順序、做決定、擬定策略,並執行這些計劃以獲得更好的健康,這個過程的核心是使社區具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努力和命運。」,其精神是希望透過社區組織來完成社區行動進而推動整體的衛生教育及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是預防醫學的初級預防,著重於正面積極的健康,健康促進開始於人們基本上還是很健康時,即設法尋求能協助人們採行有助於維護和增進健康生活方式的策略。藉由衛生教育,增進個人的健康知識,改變個人的健康態度,進而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實踐健康的行為,最終以達到維護並促進個人的健康,並以提昇全人類生活品質的目標。
中醫思維
以中醫的角度來講健康的定義,我們可以從「陰陽平衡」這個廣為大家所提及的詞彙來說起。
《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是天地萬物生殺變化的規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對的事物,它們有互相對立制約、依存、消長平衡及轉化的規律,這規律就是陰陽關係。而前文內經所提到的「陰平」是指平靜或平穩,即人體內可見的津液必須平靜及平穩地流動滋養身體各器官,「陽秘」是指秘密不外洩的意思,即應保持陽氣留於體內,推動津液。 陰液平穩,陽氣固守,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其相對平衡,則是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
陰陽平衡上有了偏差,即使不嚴重,可是往往卻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產生容易疲勞或心神不寧的感覺,甚至反映在情緒上而產生起伏。呼應WHO的定義,這樣亞健康狀態,如果不加以注意及時修正生活型態,調整飲食作息,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健康狀態而變成真正的疾病。
此部落格期許能提供充分且完整的中西醫醫療保健資訊,以實證與經典的相互參酌佐證,增進每位讀者 身、心、靈上的健康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