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運動】路跑者的夢魘: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與 轉子滑囊炎(Trochanteric Bursitis)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與 轉子滑囊炎(Trochanteric Bursitis) 常發生在特定族群,如長跑慢跑者(路跑活動愛好者), 其中可能有高達四分之一的長跑者都曾有髂脛束症候群的困擾。 而其它像是自行車運動員、初次受訓的軍人、足球員等,也常會發生這類問題。#蔡育霖醫師 將會在此篇文章中向各位讀者仔細介紹這兩個常見疾病。

解剖構造

髂脛束Iliotibial band (ITB) 由臀部大腿外側髂骨嵴(iliac crest)開始,接受部分由臀大肌(gluteal maximus)及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 lata)來的纖維。走在大腿的外側,由股骨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到近端脛骨(tibia)的前外側,是個強韌的筋膜(fascia),提供部分膝部外側的穩定度。

脛束(ITB)運動主要受臀大肌和闊筋膜張肌的控制。ITB 連到脛骨的地方稱做Gerdys tubercle, 因此ITB 可以施力在髖關節與膝關節上。

滑囊(Bursa)3個與ITB相關的滑囊, 近端滑囊可減少ITB與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的磨擦;遠端則有兩個,一個在ITB與股骨外髁突起處lateral epicondyle of the femur之間,另一個在ITB連到脛骨處。

雖然滑囊可以在外傷後發炎,但比較常見是不適當的訓練後慢性發炎(沿著kinetic chain 的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滑囊的目的是降低ITB與骨頭突出處磨擦。

當使用過度,髂脛束與膝關節外側的股骨外上髁不斷摩擦與刺激,導致發炎、疼痛的出現,而這就是髂脛束症候群(ITBS)

hip muscles的力量有問題使ITB活動不順反覆摩擦造成大轉子或其後方有壓痛,髖部局部疼痛或疼痛沿著ITB向下延伸,這就是轉子滑囊炎(trochanteric bursitis) 


高危險族群:長跑者,自行車運動員,膝外翻,扁平足者與 女性


疾病成因:

雖然從前的觀點認為是因為髂徑束和股骨外上髁的反覆磨擦造成的發炎損傷,所以它也經常被稱做"髂徑束磨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但是, 病理學家針對患處的解剖組織病理檢查, 卻無法和這個說法相符合, 所以目前真正的發病原因仍然沒有定論。

大致上還是歸究於過度反覆性的拉扯這條韌帶所造成的一系列發炎現象。髂徑束大約在膝蓋彎曲到30度時會拉到最長(張力最強), 所以可以推論, 如果膝蓋反覆地前後彎曲30, 就很容易引起髂徑束症候群,尤其是跑步就最符合這個情況(膝蓋彎曲30度通常也剛好是跑步腳踏在地上的時候)


〈下肢生物力學因素〉

下肢若力學改變會影響到ITB,如膝外翻genu valgum, 扁平足pes planus,與脛骨內旋或外旋。女性會因為天生骨盆較男性為寬,有較大的股骨脛骨夾角Q angle,因此脛束較為容易摩擦到股骨外凸構造(股骨外上髁),造成髂脛束症候群。

〈運動型態因素〉

因為使用過度,這傷患通常發生在

1. 平時並沒有運動習慣突然運動的週末戰士(weekend warriors)或,剛開始練跑施力不當的初階者。

2. 突然加大跑步距離或正在調整運動計畫的運動者。

3. 再來提醒讀者,有習慣性跑同一方向操場或同一坡度(特別是向下的坡度)亦可能會造成髂脛束症候群的發生。


ITBS的症狀:


典型的症狀就是髂徑束在股骨外上髁的位置疼痛。活動時膝部外側會痛,有時髖部也會不舒服,通常剛開始跑的時候無症狀,但一段時間後開始疼痛,特別是腳踏下去的時候(膝蓋彎曲30度通常也剛好是跑步腳踏在地上的時候),在跑下坡的時候疼痛加劇。痛感一般是覺得刺痛或發熱。隨著症狀加劇, 慢慢會覺得痛的位置愈來愈走向膝蓋裡面, 而且即使休息時也會開始痛。


臨床診斷:


ITBS理學檢查時可以在股骨外髁突起處壓到痛點,疼痛在膝部由伸直到彎曲30度之間會較明顯。

轉子滑囊炎在股骨大轉子或其後方有壓痛,臀中肌與髖外展肌群(hip external rotators)常無力,若是髖關節肌肉不平衡(hip girdle muscle imbalance)造成轉子滑囊炎可見到闊筋膜張肌緊繃臀大肌無力


以下的特殊理學檢查,可以更精確的定位髂脛束症候群:
Ober’s test
患者側躺並將患側向上,膝蓋彎曲約90度,醫師將患者的膝蓋支撐略向上抬,然後向後伸展再慢慢放下來。或者,如果ITB為過緊狀態,腿部將會保持在外展位置無法放下至桌面,或放下來的時候會出現側膝疼痛,在這種情況下,那就是有陽性反應。

Noble compression test
請患者平躺,先將患側膝蓋彎曲到大約90度角, 再按住股骨外上髁上緣的髂脛束位置, 慢慢將膝蓋伸展至30度角, 如果會痛或是疼痛加劇即為陽性反應。

Renne test

請患者以患側腳單腳站立,施測者按住股骨外上髁的位置,讓患者慢慢往下蹲, 當膝蓋彎曲到30度左右時會出現疼痛感為陽性反應。



影像診斷:


1.X光無法用來診斷髂徑束症候群,不過可以拿來排除其它的骨骼問題。

超音波檢查則是可以看到髂徑束症候群患者在髂徑束接近股骨外上髁位置有增厚的現象,甚至在急性發炎時,以彩色都普勒超音波顯影,可以發現明顯地產生血流增強的現象。部分患者會發現患側單側的髂脛束週圍有積水現象。

2.滑囊炎的診斷目前亦是以使用超音波掃描為主。超音波掃描可以探查柔軟組織﹐如滑囊的完整性。以偵測出是否有腫脹﹑骨刺﹑發炎﹑積水,鈣化等異常現象。



臨床治療:


1.在急性發炎疼痛的時候,最重要是控制發炎,一般會給予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或鎮痛退燒藥(普拿疼),治療超過3天,消炎效果仍不佳時,可以考慮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

2.需檢視近期是否有改變訓練的方式,強度、頻率、場地、跑鞋等都需要去仔細注意。在不痛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運動,減少運動量,以不誘發疼痛為原則。

3. 中醫針刺療法加上中草藥外敷,也可達到不錯的臨床效果,但須注意針刺行針手法在急性期不宜過重。同時可運用按摩及徒手治療來放鬆髖關節外展的肌肉,可使用針刺(乾針)或按摩方式來消除相應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s)

4.發炎期消退後,可以開始伸展運動。主要包含髂脛束伸展ITB stretches, 髖外展肌群肌力增強hip abductor strengthening, 髖外旋肌的離心控制訓練eccentric control of hip external rotator等。 雖然引起ITB 問題的位置不同,但治療計畫是相同的,應避免會引起疼痛的運動,並且冰敷可適度降低急性疼痛及發炎。

5.其他方法包括 髂脛束按摩ITB massage (用滾筒foam roll: 採側躺姿,對側腳立於地面,並將滾筒放置在患側大腿外側,利用手或手肘在身體斜前方作為支撐後,深層的按壓髂脛束伴隨少幅度的滾動)、肌筋膜放鬆myofascial release、復健物理治療、類固醇注射、足部裝具foot orthoses(可藉改善subtalar positiontibial rotation 來減輕症狀) 與修正訓練方法。

6.治療期間,除減少運動量外,維持肌力是很重要的。除了相關的髖外展肌群增強運動外,可以用其他運動方式漸進地來達到這個目的,如游泳、室內健身器材。一般治療約需4-6個禮拜,切記期間循序漸進地恢復到原來的運動強度,不能躁進。

7. 急性滑囊炎發生時,盡量不要進行推拿與按摩,以免加深滑囊炎的症狀。症狀兩三天後如仍沒改善,患者應要接受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醫生可運用類固醇注射入發炎的滑囊,或者將其中聚集的液體抽出。如果是因為老化造成滑囊液乾涸,可以注射玻尿酸(Hyaluronan),增強滑囊的潤滑與保護作用,以減輕疼痛。


預防


最好的防護措施,就是避免重複相同的動作或運動。

肌肉退化與關節僵直是形成傷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經常做適度柔軟,並能舒展筋骨的運動,如太極拳或柔軟體操等,以保持強壯的肌肉與關節的靈活性。

運動之前,必須有完善充分的暖身活動﹔按照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年齡與體力能負荷的運動。並且,任何時間,如有出現疼痛狀況,要立即停止活動。等完全復原之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如果有需要的話可穿著避震或緩沖的護套﹑護具或護墊,以防止滑囊的傷害,市面上亦有髂脛束加壓帶可做選擇,在髂脛束側邊局部提供加壓,以減緩大腿鄰近膝關節外緣的摩擦,進而降低疼痛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蔡育霖醫師 門診時間 🩺